10月10日晚,在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幕式上,张艺谋从第4代导演谢飞和第6代导演贾樟柯手里接过为他颁发的“卧虎藏龙东西方交流贡献荣誉”奖杯,中国三代导演同台,一同诠释着中国电影的薪火相传。
在11日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大师班环节,贾樟柯与张艺谋展开了一场名为“为了电影的每一秒”的对谈,带领我们回望他30多年的电影生涯。
“考上大学是改变我命运的第一步”
作为第5代导演,张艺谋同许多人一样经历过社会的动荡,下过乡,也当过工人。“我们这一代谈不上有什么长远理想,在工厂没什么事可做就培养了一些爱好,比如画画、照相,但这些爱好仅仅是爱好,没有什么特别的目标。”
随着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张艺谋也迎来他人生中第一个转折点。“那时我已经28岁了,后来在我拼命争取下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这是我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张艺谋回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处在巨大的变革和开放中,各行各业百废待兴。“那时全国人民都关心文化,因此涌现出许多文学、诗歌、美术作品”。这样的大环境也促使张艺谋期望发声表达,于是处女作《红高粱》应运而生。这部影片里,无论色彩、画面、音乐等,他都在探求新的表达方式。“拿影片音乐里的唢呐来说,最初只搞了一把唢呐,我觉得不过瘾,后来索性找来四十几把唢呐一起吹,非常刺耳,但就是要这种吓人一跳的感觉。”冥冥之中,从那时起张艺谋便养成了一直求创新的性格,“有时故事没办法搞创新,就画面,画面没办法了就形式,总之要有一些不同。”
“我是中国的偷拍大师,比狗仔队要早得多”
在《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后,一部作品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他过往的影视美学,这便是《秋菊打官司》。如果说《大红灯笼高高挂》讲究造型性、绘画性,那么《秋菊打官司》则用纪实性的镜头讲述生活化的场景,故事内容也从旧中国变为新中国。
为保证影片的纪实性,张艺谋选择偷拍的摄影方式。“那时我是中国的偷拍大师,比狗仔队早得多。”张艺谋打趣道,“当时我们把摄影师全藏起来,藏到城乡结合部等各种能藏的地方。准备个大箱子,戳上两个孔,把孔用黑布挡着。摄影师穿上尿不湿,带上水和馒头。白天偷拍的话,凌晨四五点就得藏进去,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就开拍。”
然而,在空旷的农村若想偷拍,实在是一件令人发愁的难事。张艺谋冥思苦想下又有了新主意:“我让摄影师拿着摄影机一天8小时和上班一样天天去村里转,无论看见老人小孩,还是猪羊,都对着拍,当然是空拍,没有胶卷。”就这样经过一周以后,村里无论谁见到摄影机都不会再看镜头、瞄镜头。
张艺谋回忆说,那时的中国不像现在一样有严格的法治,今天若想这么大规模的偷拍是不现实的,侵犯他人的隐私权。“我们当时还被一个吃棉花糖的大姐告了,我们给她拍了一个两三秒的近景,她说对她伤害特别大。她上班时间出来吃棉花糖,正好被摄影机录下来,成了确凿的证据。因为这事她告了我们好几年。”
“转做商业片是无意识的”
继《秋菊打官司》后,张艺谋又拍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随后,以一部《英雄》开启了他的商业大片时代。转做商业片,在张艺谋看来纯粹是无意之举。
“那时酷爱武侠,想当英雄,就想拍一个英雄的故事,于是就自己编。”那时,他们编的是类似荆轲刺秦王一样的典故。在拍摄过程中,为了追求视觉的美与震撼,表达秦军的强大,便找来了100匹马,然而这些马的花色都不是黑的,各种颜色都有,张艺谋当即决定,给马“焗油”。“《英雄》里所有的马都是焗出来的,刚焗完时,我们给马穿上黑盔甲试装,大家都说秦兵的马队来了,壮观得不得了!但遗憾的是,等到真正开拍时开始掉色了,焗早了。”
在视觉造型外,张艺谋对于动作的设计也有自己的一些爱好和理解,“我就设计一些中国文化的东西,像诗词一样拍树叶、拍一滴水、拍箭的射出,尽量体现中国式美感。”
谁都没有想到,这部在拍摄之初并没做多少期待,拍摄过程中只是按自己喜好拍摄的影片,一举拿下当年中国电影市场四分之一的票房,不仅开启了中国电影的产业化道路,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
继《英雄》之后,《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相继诞生,两次刷新票房纪录,将中国式美学与传统武侠相结合,视觉造型追求到极致,在中外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电影市场,最缺的是好编剧”
在商业大片之后,张艺谋渐渐回归艺术,创作了影片《归来》《影》等,类型各异,尽显他追求创新、追求极致的创作信条。“近两年会有我的三部电影,《一秒钟》是我写给自己青春的一封情书,《坚如磐石》是部警匪片,是我从来没尝试过的类型,是非常都市、现代的类型。今年年底我准备拍《悬崖之上》,这是一部谍战片,也是我从没尝试过的,我很希望能拍出真正的冰天雪地的,冬季模样。这3部电影,都是不同的类型。”
张艺谋坦言,自己拍电影的节奏很快,看上喜欢的剧本就会立马拍,但也直言碰到优秀的剧本并不容易。“导演是用电影语言讲故事的人,我们并非是作家,不应该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自编自导,那样节奏会很慢。我们应该发挥强项,编剧提供给我们好的剧本,我们来拍。虽然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势头很好,但当下中国电影市场最缺的就是优秀编剧,很希望年轻编剧能写出好的剧本给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