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淌下的视觉再现。艺术图像,特别是绘画,和思想的联结由来已久。在柏拉图的《斐利布斯篇》(ph iLebus)中,苏格拉底假设,我们模糊地看到这处树下有个人,他说,这个时候我们仿佛在自己问自己,“那是什么?”然后我们给自己一个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的回答:“那是一个人。”小北先生的画作同样可能是真实的,或虚假的,同样与感觉相关联,由知觉、记忆和我们对未来的希望、期盼构成。简言之,小北先生的画作在色彩自由流淌中由我为自己的目的而对世界进行的再现所构成的斑澜。下午观画记之。)
小北先生简介:
1955年生人,1979年由部队转业回北京后从事摄影工作。拍摄的《茂兰喀斯特森林》曾获北京国际科教电影节荣誉奖;《红喜字的悲欢》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科教影片奖。2001年爱上绘画,十几年的潜心专注,钢笔画,油画在业界和爱画人仕中颇受好评!就在人们此起比复的赞扬和鼓励声中他选择放弃油彩绘画,去学习和研究绘画的更新形式。在作画时,基本不用传统的毛笔。通过使用其独特的作画方法使传统的水墨,色漆等材料溶合在一起产生流动,使色彩自由交织,颜色层层叠叠,最后跃然纸上的大观世界保持着自然景观的印象。画似没画,墨似泼没泼,似印似拓又无板,一画一成,难以复制。奥妙全在染料的自然交融和走动之间。画作中灵动的水墨印迹会勾出观赏者脑海中存留的意像,相互印染,趣味盎然。木心先生在世时曾以小片纸展示过这种画法,但没有取名。作者浪漫的称之为《水色流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