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溪中国双绿66人圆桌会专家委主席 教授
近一个时期,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慢问题,上边有了一些特殊关心和具体措辞,但在如何推进金融制度和体制改革上,始终未能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始终未能明确提出如何盘活现有金融机构存量资源并冲破既有大一统垄断金融所形成的沉疴固疾束缚藩篱桎梏,始终未能在扩展扩大扩容金融体制与机构增量上强改革、动制度、调政策上下功夫,需要深度反思一刀切去杠杆、一味防风险和一心严监管操作中出现的偏差,果断启动并加大培育发展与小微、草根和个体以及县域、乡镇和三农等基础基本基层实体经济相匹配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这无疑是解决长期以来传统金融制度、金融政策和金融操作的立足点、出发点、落脚点,天生就未顾及考虑小微、草根、个体和县域乡村等基础基本基层经济实体的天生制度安排缺失缺陷的根本之根本、基础之基础,也是立竿见影、吹糠见米、风生水起地止住经济下行下滑的标本兼治措施,更是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进而到达稳市场、稳发展和稳人心之全面整体功效。无论是在金融理论理念层面,还是在政策制度操作方面,唯有推进践行"着力培训发展小微金融机构"这一实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能取得实实在在的实质性实绩,小微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实惠感和信心感才能收获大有,方式转变、动能转换、结构调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为主要内涵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达到"人圆"境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形成也才能步入人间沧桑之正道。所以说眼下、中期和长远,稀缺性金融资源能否通过深化金融制度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一视同仁地面向所有自然人与法人实体的、市场导向与适度适宜监管的优化配置体系,是不亚于土地和制度两大要素优化配置的。
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上,蚂蚁金服和徽商银行各自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都有其局限性。
一是蚂蚁金服的作用与前景,这是企业的自主探索的微观行为,功利性、实用性、盈利性动机太强,有一定的市场化发展趋势,其前景既取决于监管部门态度,又取决于内控与风控能力。二是徽商银行性质与作用,2005年12月由六家城商行和七家城信社联合成立的徽商银行,并未从体制和制度以及政策上摆脱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基本属性,虽有一定创新与普惠金融意义,但未能突破现有大一统垄断金融制度安排框架,依然是现有传统金融体制内的产物,具有某些典型的城商行和现行村镇银行特征,原本初心是服务小微和县域企业,但实际操作运行过程中,依然是自觉不自觉地寻觅大项目、傍大款和嫌贫爱富,真正带给小微草根企业和县域乡镇农村三级经济项目的资金不足其年度贷款总额的五分之一。
云南早在2014年时,为解决云南省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也着手由富滇银行联合昆明市城市信用社准备成立类似徽商银行服务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但因有关部门有反对意见而搁浅。
要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是建立独立自主和分别监管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制与机构,在国务院下面直接成立类似美国的小企业署(SBA,主要培育发展经营和监管小微金融机构做好对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活动,一竿子插到底),管理监督负责小微金融机构和绿色金融机构(有企业直接发起的县域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资本管理、民间融资等小微金融机构)培育发展,形成与小微企业匹配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由此能把总书记和总理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特别关心支持爱护,尽快通过小微金融机构的建立而顺利传导到基层小微企业和县域乡镇三农经济身上。可以说没有独立自主运行的小微金融机构为载体、平台和渠道,顶层设计无论如何周到周详、天衣无缝,往下贯彻落实落地则会寸步难行、漏洞百出、束之高阁,上边再好的关心支持与政策措施也无法及时水到渠成地传导给小微与县域乡镇乡村村三级经济。
当务之急是在组织保障上研究成立国务院小企业与小金融发展监管总署(下称总署),第一步是把以2851个县(市区旗)域为法人机构的信用社或农商行和邮储银行切断其任何形式的省地两级隶属业务管理关系,把吸纳的全部资金留在县域,并从银监会监管架构中分离出来交给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央层面由总署来具体负责。
同时第二步由总署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通过省(市区)金融监督管理局,在省地县三级按照20%的县(市区旗)比例,在两年内分五批试点培育发展与小微企业和县域三级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小微金融机构(这是地方金融监管局德主要职业职能,以便与省区市银保监局和证监局形成各有分工侧重又相互衔接协同合作的格局)。只有这样,喊了30多年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才会逐步建立起来,从制度上、根本上才能基本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可以说这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一步,也是打破金融长期大一统垄断体制的一场金融变革。
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政策与操作坦言,在整个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现阶段、中阶段和长阶段的吾国经济发展问题,一个稀缺的金融资源、一个稀缺的土地要素,当然再加上一个关键性的制度要素,从矛盾论、实践论和生产力论和唯物史观与唯物辩证法来说,还真是就决定了吾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内生规律,并进而总体圈定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