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明九智库 > 政策建议

乡村振兴中各种人群角色的分析
2019-07-24 11:05:24 来源于: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人,是当地的村民。与之相关的人有一部分是外部的人,但是还有很大部分是已经或即将要与乡村发生关系的外部的人。与之相关的力量有一部分是当地的力量,有一部分是外部力量。外部力量虽然不是真正的主体但是在整个振兴过程中,对整个乡村能否振兴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有与乡村振兴有关的人群角色都要进行必要的梳理,以便于我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明确所有的角色的定位和正确把握今后乡村与之的相互关系。

  谁能够促进我们的乡村振兴?谁在阻碍甚至是破坏我们的乡村振兴?这个问题必须得弄明白。中国过去乡村振兴的成效甚少,一方面是由于大历史时期决定的,不切时宜,还有一个基本原因就是在各个阶段尤其是新农村建设时期和美丽乡村时期因为不能分辨谁是促进乡村振兴的,谁是阻碍甚至是破坏我们的振兴的。在此时期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稀里糊涂的帮扶了阻碍甚至破坏乡村振兴的力量。为了更好的促进未来乡村振兴,不可不将中国乡村振兴中各种人物角色进行分析并必要推断他们对振兴的必要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乡村振兴中各种人群角色是怎样的呢?

  振兴派:一个村庄的振兴规划需要五个部分的力量,县委镇委及相关领导部门,村两委班子成员,入驻村庄企业代表,村民代表,外部规划设计团队及有关各方面专家。振兴周期三十年计,在振兴周期之初前三到五年,需要全县所有部门支持才有可能树立典型。这五个部分我把他们定位和定义成振兴派。

  县委镇委及相关领导部门

  乡村振兴离不开县委各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中,县委是最重要的一环,以县为单位推动乡村振兴,各个部门统筹协作。农业农村局是乡村振兴的主管部门,只要是通过评审的村庄规划,规划批复后要报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局要根据土地红线调整情况报省自然资源厅备案,以完备国土空间规划调整需求。至此算是做了规划并备案国土空间的村庄才算能保留下来了。针对乡村中具体的建设项目工程等要务,县发改委要单独立项,所有的项目要自然资源局批复土地手续,只有“先买票后上船”才能做。不能违背土地红线,不能侵占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一切都得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至此县委办公室、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委、文旅局、水利局、交通局、招商局、宣传部,乡镇政府办公室、自然资源所、卫生所等一切部门都要为村庄服务,为样板村服务。

  县委镇委相关领导部门是振兴派,既是天然支持,更是政绩需求。理由很简单,乡村振兴怎么做,必须需要有政治从下到下的安排,必须需要有支持的样板,必须尽可能的催促一个典型样板的诞生,所以各部门本身就要支持振兴乡村,但是各部门之间也会存在利益冲突的内容,自然资源局和农业农村局利益争夺,各不相让,一个是主体实施单位,一个国土空间管控单位,国土大于一切,村庄规划是遵循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为前提进行的;在乡村振兴村庄分类里有一类是就地城镇化的村庄,全部或有相当一部分村庄建设用地会成为国有建设用地,如何进行村庄集体经济建设和县域土地财政博弈,这也是相当大的矛盾点。

  村两委班子成员

  首先村里需要有个好书记,好的带头人。其次,不统一思想的班子是没有前途的。只有村两委班子一条心才能干乡村振兴。村两委班子团结在村书记周围,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争取乡村振兴过程中起到中坚力量的作用,是乡村振兴中的振兴派。村两委班子需要一个好书记,上传下达;需要好的群众基础,能够将乡村振兴传递出去,组织起来,实施起来。在此期间还要多发挥妇女主任以及女性同胞的宣传力量、巧手工技术力量等。

  入驻村庄企业代表

  在新中国土地改革历史进程中,企业与乡村关系发生了三次变革,第一次是村办企业,第二次是村办企业外包和外部企业租赁土地入驻,第三次是外部企业和村庄股权合作与运营管理。我们这一次乡村振兴是在经历第二次到第三次的变革。大家必须知道实行土地分产到户以后,村办企业很多就变成民办了,后来很多地方企业入驻是通过租赁村庄土地进行经营。企业和村庄的联系方式是土地租赁费,同时可提供适当的就业岗位给乡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集体经济流失。实际上回过头来看这些年村庄的经营,多半合作关系并不好搞,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并没有给村庄带来集体经济效益,反而影响村庄,环境污染,破坏村企经营关系的整体性,和村庄的合作关系在递弱。为了扭转双向关系,乡村振兴是一次契机。那些具有长远眼光的企业,企业代表会重新建立和村庄的关系,通过股权合作、品牌共建、带动就业等多重方式来开展链接合作。这也就要求村庄以平台的思维发展自己,通过多重合作方式与外部企业建立更好的合作,打造村庄利益“生命共同体”,每个村庄都是一个创业和发展平台,只有利益共建,风险共担,才能走的更长远。所以入驻村庄企业代表要跟得上形式,放得开思想,迈得出脚步,实得现理想。

  村民代表

  乡村振兴对于普通农民来说认知程度不一样,并不是所有村民完全同意赞成参与振兴的。甚至有很多地方反对的比同意的多,说坏话带节奏的很多,这需要一点点进行转化,这就需要我们把反对的怀疑的力量转化成支持的力量。村民代表是全体村民里的优秀力量,是一股能够带动乡村振兴的正能量,需要村民代表作宣传队作排头兵做先行者,他们的支持使村两委不再感到孤独,他们中不乏较有思想的人,有时候会出很多必要的好主意,好想法,需要这部分力量的加入。他们会好好宣传影响并转化那些暂时不支持乡村振兴的村民。

  外部规划设计团队及有关各方面专家

  外部规划设计团队,是辅助乡村实现振兴的必要力量。尤其在刚开始振兴阶段,需要外部规划设计团队提供顶层设计的村庄规划设计,需要他们指导规划建设的落地,正因为规划设计本身就是因地制宜的复杂的实际的,所以对规划设计团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外部规划设计团队起到协助村两委解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他们会直接或间接带来政策、金融、思想、人才、实施落地等各方面的外部资源。同时,还需要有各方面专家的支持,有农业种养殖的,有旅游的,有文化的,有水利的,有健康的,有产业的,有生态的,有环境的,有组织管理的,有法务的,有财务的,有金融的,有经济的,有建筑的,有艺术的等各方面的外部专家,只要是对乡村发展有利的,促进的,向上的,我们就要进行有机的消化和吸收,转化成我们自己的内部力量。

  中间派:城市消费群体,村庄里有钱的个体户、医生、小商贩、包工头、种植大户,他们都算是中间派。城市消费群体是乡村购买力的主要动力之一,可以选择乡村消费也可以不选择。乡村消费一方面的动力来自于自己自足,一方面则来自生产之外,尤其是城市消费群体。他们在刚开始可能不一定选择乡村消费,但随着大城市周边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乡村度假,周边民宿群落的崛起,小姐姐经济的诞生,越来越多的城市人选择去乡村消费,选择购买乡村土特产品以及品牌文创产品,对乡村进行深度消费。另外,城市人群中从外部力量上、外部智力支持上会诞生一种支持乡村振兴的力量,有大学教授,有学生,有工程师,有医生,有律师,有艺术家等等,他们可能会成为我们上文中定义的有关各方面专家。

  村庄以前的个体户、医生、小商贩、包工头、种植大户等,他们的心情和思想是很复杂的。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四次经济变革,八十年代的倒爷经济,九十年代的营销经济,零零年代的内容经济,壹零年代的IP经济。在乡村里的个体户、医生、小商贩、包工头、种植大户等就是属于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有钱人,当然在过去的四十年是一个“无耻者富,多信者显”的时代,一切都向钱看,所以成就了一大批为富不仁的人群。大家不用气恼,这是真事。学生,当兵的,以及这部分人很多都很快的逃离了乡村,即便没有逃离的那部分也成了铁公鸡。要想转化这部分资源成为振兴的一只重要力量,必须得团结,必须得做思想工作,或许他们有一定要加入我们的意思,那一般是在看到振兴有起色的基础上的,要是刚开始就看到振兴的前途加入我们那真是万幸,因为他们身上有市场经济的思维,能够知道如何将乡村资源进行市场化的开发和挖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他们这部分力量的支持。只有将他们变化成我们需要的振兴力量,那才是最好的。

  反对派:在振兴周期内一直都会有持反对意见的人。这部分只要不反动不造谣不破坏乡村振兴的成果就不错了。我们一定要提防这部分人。乡村振兴最终目标是全民富裕,直到最后全部反对者转化为支持者,才算完成乡村振兴。

  在振兴之初是谁加入我们成为振兴派,谁是中间派,谁是反对派的问题,我们都说清楚了,这也是当前乡村振兴必须要整理的内容只有搞清楚所有人的身份以及振兴心理,才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就是要把中间派和反对派变成振兴派,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我们的村庄建设的比城市更好。(洪仁)